近日,一则有关日本“2025年7月5日将发生毁灭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的预言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尽管这一预言已被证实毫无科学依据,但由此引发的恐慌情绪仍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据日本专家预估,此次事件至少给日本造成了56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8.7亿元)的经济损失。
这一预言最早源自日本漫画家龙树谅1999年出版的《我所看见的未来》。书中记录了她梦到“2025年7月5日凌晨4时18分,菲律宾海域海底爆炸引发百米海啸,吞噬日本三分之一国土” 。2021年该书复刻版《我所看见的未来完全版》新增了这一灾难内容后,相关预言开始在网络上流传。随着7月5日的临近,预言在社交媒体上疯狂发酵,引发民众恐慌。
面对这一预言,日本气象厅和科学家多次进行驳斥辟谣,强调当前技术仅能预警地震(提前数十秒),或评估长期概率(如南海海槽未来30年强震概率80%),但无法精确预测地震发生的具体日期。龙树谅本人也在2025年6月的新书《天使的遗言》中澄清,“7月5日只是记录梦境的日期,并非灾难发生日” ,并强调书中内容被出版社加工炒作,添加具体日期并非其本意。
尽管官方和专家多次辟谣,但恐慌情绪仍在日本国内及国际上蔓延。在日本国内,超市出现抢购潮,防灾包销量激增300%,日本气象厅网站因访问量暴涨一度崩溃;在国际上,部分外国游客因恐惧撤离或推迟出行。据旅游数据公司“ForwardKeys”的资料与彭博社分析,4月起,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的赴日机票预订数量持续减少,其中香港的预订数相比去年同期平均减少约50%,含7月5日在内的6月下旬至7月上旬那一周,预订量骤降83%。香港大湾区航空宣布5月13日至10月25日减少赴日航班班次 ,大阪世博会预估游客数量也大幅锐减。
7月5日,预言中的“毁灭性大地震”并未发生,仅日本鹿儿岛县吐噶喇列岛附近海域发生5.4级地震,且岛上未有人员伤亡或建筑物倒塌的报告。虽然“末日预言”已不攻自破,但它给日本经济,尤其是旅游业带来的损失却已成为现实。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谣言传播和公众科学素养的思考。在信息时代,如何让科学的声音更好地传递,避免公众被毫无根据的谣言误导,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