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
7月23日,杭州市联合调查组就余杭区部分小区7月16日发生的供水异常事件发布通报,详细披露调查处置情况,7名领导干部干部因履职不力被问责 。
水质异常:多因素叠加致嗅味异常
经调查,此次供水嗅味异常源于气候、环境与水动力条件叠加影响。7月初持续高温,东苕溪仁和水厂取水口上游及周边水体藻类快速繁殖,前期降雨使部分藻类降解产物(含硫醚类异嗅物质 )汇集到取水口,于7月16日凌晨进入,硫醚类物质低浓度即可产生腐臭等异味。而自来水“发黄”“发浑”,则是因供水措施调整引发水流变化,冲刷铁质管道导致锈层脱落,目前受影响区域已完成支管及二次供水水箱清洗,仍有问题可联系村(社区)处理 。
应急处置:多环节存在滞后与疏漏
事件处置过程暴露出诸多问题。仁和水厂8时30分发现异味,虽按流程检测、切换水源,但余杭制水有限公司未执行预案告知用户;余杭水务控股集团同样未及时响应预案、报告政府,且未考虑管道冲洗引发“黄水”等问题,向区政府报告严重滞后;余杭区住建局接报后未复核、处置,区政府协调决策迟缓且未按规向市政府报告,致使应急响应、信息发布滞后,服务群众“见事迟、行动慢” 。
水质检测:多轮检测保障安全
检测数据显示,事件中出厂水除“臭和味”指标短时异常外,总大肠菌群等关键指标合格;切换水源后出厂水、末梢水经多轮检测,包括杭州市疾控中心全分析检测,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目前全市33座供水厂全面排查,出厂水质达标,后续将加密检测、强化硫醚类物质监测 。
问责与整改:7人被处分,全面补短板
因履职不力,7名领导干部被依规依纪问责,从区委常委到企业负责人,分别给予党内警告、诫勉、撤销职务等处分。杭州将以此为鉴,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健全“源头到龙头”管控机制,同时强化群众诉求保障,免收7月水费、免费换净水器滤芯、跟踪食品企业产品等,全力守护供水安全,回应市民关切 。
此次事件为城市公共服务安全管理敲响警钟,杭州正以“举一反三”的决心,筑牢饮用水安全底线,重塑市民对公共服务的信任。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