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
近日,广东省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广泛关注。据广东省卫健委最新通报,截至[具体日期],全省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已突破3000例,多地出现聚集性感染,防控形势严峻。这一由蚊媒传播的传染病,正考验着广东的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也牵动着全国民众的神经。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伊蚊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症状包括突发高热至39℃以上、关节剧痛、皮疹、肌肉酸痛等,虽致死率较低,但患者往往因长期关节疼痛而影响生活质量,部分患者的痛症甚至会持续数周乃至数月。此次广东疫情主要集中在广州、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其中佛山报告病例较为突出。
以佛山为例,7月8日监测发现首例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病例,仅仅两周后的7月22日,确诊数已突破3000大关。疫情从单点输入,火速蔓延至全市5个区,呈现多点暴发态势。顺德区作为重灾区,截至7月22日,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934例 ,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禅城区累计报告147例,主要集中在石湾镇街道、张槎街道和祖庙街道;南海区累计报告107例,主要集中在桂城街道;三水区累计报告5例,主要集中在西南街道和云东海街道 ;高明区有1例,所有病例均为轻症。仅7月22日一天,顺德区新增确诊病例463例,病毒传播速度惊人。
此次疫情不仅在佛山市内扩散,还出现外溢情况。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通报,澳门7月18日接获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报告,患者为澳门居民,61岁男性,于7月8日 – 17日曾到佛山市顺德区探亲。
对于此次疫情确诊病例数增长快的原因,有广东省感染科专家表示,基孔肯雅热以无症状感染和轻症为主,很多患者不去医院就诊,导致感染源难以被发现。再加上人员流动密集,在蚊子叮咬作为媒介作用下,病毒更容易造成扩散,进而导致疫情外溢。
目前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的重点是灭蚊,而灭蚊关键在于清理积水。近期广东天气炎热、降雨频繁,蚊虫已进入快速繁殖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防控难度。同时,基孔肯雅热对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属“输入新威胁”,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病毒一旦侵入极易扩散。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广东省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7月23日,广东省举行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强调要“防输入、防扩散、防外溢、控增量、清存量”,统筹医疗资源,有效满足群众就医用药等需求,落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迅速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坚决遏制扩散蔓延,防止规模性传播流行 。佛山已指定53个定点医院,对患者进行核酸检测,对阳性者进行隔离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表示,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没有人传人迹象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也于22日就蚊媒传播疾病基孔肯雅热发出警报,提醒各国做好应对准备,避免疫情大规模暴发,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情况,约550万人面临这种蚊媒病毒的风险,而且可能出现大范围疫情,给卫生系统带来压力。
在此提醒广大民众,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做好防蚊灭蚊措施,如安装纱窗、使用蚊帐、喷洒杀虫剂等,避免被蚊虫叮咬。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的旅居史。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