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
5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破坏黑土地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旨在依法从严惩处盗挖、滥挖黑土等破坏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据最高检普通犯罪检察厅副厅长罗庆东介绍,自2022年起,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四省区检察机关加大执法力度,在黑土地保护工作中成效显著,依法批准逮捕涉及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案件319件,共计360人;提起公诉案件达2459件,涉及2925人。其中,部分案件与非法占用黑土地直接相关。此外,还有部分涉及黑土地的案件,以非法采矿罪、盗窃罪等罪名进行处理。
罗庆东指出,检察机关在办理涉黑土地等农用地案件时,主要采取了两大举措。一是充分履行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法定职能,严格按照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求,高质效办理相关犯罪案件;二是坚决依法严惩涉黑土地相关犯罪,切实维护黑土地资源安全。
公安部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副局长许成磊在发布会上透露,针对涉黑土地犯罪呈现出发案地域集中、时段集中的特点,公安机关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指导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机关建立警务协作机制,并在冬春之际组织开展打击破坏黑土资源犯罪区域会战。通过紧盯“采、运、销”关键环节,深入实施精准打击、深度打击、规模打击和联动打击,2023年以来,已成功破获涉黑土犯罪案件150余起。
此次最高法、最高检专门针对黑土地联合制发司法解释,对依法惩治危害黑土地刑事犯罪、保护黑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该解释对实践中非法开采属于矿产资源的黑土行为,明确可按非法采矿罪定罪处罚;对严重污染黑土地行为,以及掩饰、隐瞒犯罪行为等的处理也作出明确规定,切实加强了黑土地资源保护。
黑土地作为珍贵的自然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此次公布的逮捕数据和新司法解释的出台,彰显了我国对非法占用农用地、破坏黑土地资源行为“零容忍”的态度,也为黑土地保护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法律保障 。未来,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强协作,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破坏黑土地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