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
身份证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证件之一,它的制作过程严谨而复杂,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着证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今天就带大家详细了解身份证的制卡流程。
申请受理
– 适用人群及时限:年满16周岁的公民,应在年满16周岁之日起3个月内,前往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或指定地点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16周岁的公民,可由监护人陪同代为申领 。比如,小明满16岁了,在满周岁后的第二个月就去申请办理身份证,这就是符合规定的。
– 所需材料:通常需要携带居民户口簿。若是未满16周岁由监护人陪同办理的情况,除户口簿外,还需监护人的居民身份证或居民户口簿;若公民户口登记在拆迁地址上,另需提交本人以及家庭户户内成员在本设区市市辖区、县(市)无合法稳定住所承诺 。
信息采集
– 人像采集:采用专业的人像采集设备,背景一般为白色,申请人需露出五官,不能佩戴首饰、化浓妆,头发不能遮挡眉毛和耳朵等。比如,小红平时喜欢戴彩色隐形眼镜,在采集人像时就需要换成普通透明隐形眼镜或摘掉,以保证照片符合标准。
– 指纹采集:使用专用指纹采集仪,一般采集左右手拇指指纹,如果拇指指纹因特殊情况无法采集,可采集其他手指指纹。采集时,需将手指平放在采集仪上,按照提示轻轻按压,确保采集到清晰完整的指纹。
信息审核
– 审核内容:对申请人的身份信息进行全面审核,包括申领理由是否合理、身份证号码有无重号、照片是否符合标准(如色彩、尺寸、面部特征等20多项指标)。其中照片审核尤为严格,目前多为人工审核,工作人员会仔细检查照片是否存在模糊、偏色、五官不清晰等问题。
– 审核流程:基层公安机关将采集的信息上传至上级公安机关,上级审核部门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逐一核对,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如果发现问题,会及时退回重新采集或补充材料。
信息打包合成
– 打包方式:审核通过的信息会按一定数量进行打包,一般是80人一组。将申请人的各项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身份证号码、照片、指纹等,整合在一个数据包中。
– 合成指纹信息:将每个人的指纹信息与其他身份信息进行合成,使身份证具备指纹识别功能,进一步增强证件的安全性和防伪性 。
技术制证
– 膜打印:使用专业的打印设备,将身份证上的文字和图像打印在特制的膜上。彩打车间会对每一批次打印的膜进行色彩抽检,确保颜色鲜艳、准确、持久。比如,打印的姓名、地址等文字要清晰可辨,照片色彩要与实际人像一致。
– 预定位与层压切割:把打印好的正反面膜分别固定在空白卡体上,放入专门的机器进行高温层压,使膜与卡体紧密结合。然后进行切割,将大张的卡体切割成单个的身份证形状 。
– 电写入:通过特定的设备,将申请人的信息写入身份证芯片,使身份证具备电子识别功能,可以通过读卡器读取证件内的信息,同时也增加了防伪标志 。
质量检测
– 半成品质检:在制证过程中,对半成品进行检查,如膜与卡体的结合是否牢固、切割边缘是否整齐等。工作人员会用肉眼仔细观察,也会借助一些简单工具进行测量。
– 成品质检:对制作完成的身份证进行全面检测,包括信息准确性、照片清晰度、芯片功能等。检查身份证表面是否有瑕疵,如垃圾、毛发、颜色脱落、粉末等,还要核对正反面信息是否匹配正确 。
证件发放
– 领取方式:申请人可以选择到受理点凭《居民身份证领取凭证》领取证件;也可以在办理时选择邮政快递送达,证件将直接寄至申请人填写的地址 。比如,小李工作繁忙,没时间到受理点领取,就选择了快递送达,在家就能收到身份证。
整个身份证制卡流程从申请到领取,一般情况下普通身份证自公民成功缴纳居民身份证工本费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发放;加快证件则10个工作日内发放 。了解这些流程,能让我们在办理身份证时更加清楚各个环节,做到心中有数。

暂无评论内容